最近,一场家庭聚餐引发的悲剧让人无比震惊与痛心。
10月5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兴农镇某家庭亲属共12人在家中聚餐,结果9医院,7人经救治无效死亡,2人仍在抢救中。
然而不幸还在继续:10月12日央视新闻报道,送医救治的9人中,62岁的李女士还是没有被抢救过来,于10月11日晚去世。截止目前,这起中毒事故已导致8人死亡,只剩家中一位长辈(舅妈)在哈尔滨救治中。
据媒体报道,聚餐期间9位长辈共同食用了自制酸汤子,一种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粗面条样的主食,而他们食用的酸汤子食材已在冰箱冷冻一年。另外3位年轻人因不喜欢这种口味没有食用。
10月12日据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最新信息,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米酵菌酸有多可怕?
高温高压烹调不能去除,尚无解药
冰箱不是保险箱,不代表不会有细菌繁殖壮大,存放越久也越危险。冰箱虽然是低温环境,但即使在冷冻、冷藏条件下,部分细菌仍可繁殖,如李斯特菌在0℃仍可生长,冷藏的食物也引发肠道感染。而且隔夜食物即使经过加热处理,部分细菌还是不能被消灭,部分食物即使重新煮过以后,里面细菌死了,但细菌分泌的毒素和食物分解时产生的有毒物质并未消失。在这次事件中,存放在冰箱冷冻里一年的食物,因为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夺去了8条鲜活生命。「米酵菌酸」是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毒素。这种毒素有多厉害?黑龙江卫健委在10月10日发布的《酵米面食物中毒预防提醒》中提到,米酵菌酸对酸、氧化剂和日光不稳定,但其耐热性强,经煮沸和高压不被破坏,所以不论制成何种食品、采用何种日常烹调方法都不能破坏其毒性。也就意味着,平时普通加热烹调,对它没有什么用。而食用它导致的中毒,目前没有特效的解毒药。食用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的酵米面而发生的食物中毒,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肝肿大、呕血、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甚至休克死亡。由于该类食物中毒发病急、多种脏器受损、病情复杂、进展快、病死率高,且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中毒后应进行急救和对症治疗。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也曾在刊文中介绍,米酵菌酸毒素常见于变质银耳、木耳,云贵地区的吊浆粑,东北地区的酵米面、臭米面、酸汤子等。
小心!那些暗藏杀机的“有毒”食物
除了这让人痛心的“酸汤子中毒事件”留下血的教训,其实我们生活中有些常吃的食物,如果吃错了,也可能美味变“毒药”。下面一起来看看,涨知识,为自己的健康把关。鸡脖鸭脖——最好别咬碎吃
鸡脖、鸭脖含有胸腺,属于免疫器官,鸡鸭脖上干净的肉可以吃,但最好不要咬碎吃,以免吃到腺体和气管中的细菌;猪脖有灰色、黄色或暗红色的肉疙瘩,也被称为“肉枣”,这些是用来过滤病原微生物的淋巴结,含有较多病菌病毒,所以不要吃。黑斑的地瓜——受病菌污染,易中毒
如果红薯表皮上出现黑色或褐色斑点,千万不要再食用。这可能是受到黑斑病菌污染,其毒性会使红薯变硬、发苦,无论水煮还是火烤,毒性都不容易被破坏。食用后很容易中毒。木薯——切忌生食或未煮熟
木薯含有亚麻仁苦苷,如果摄入生的或未煮熟的木薯,就可能引起氢氰酸中毒。所以食用木薯前先去皮,用清水浸薯肉,使氰苷溶解,一般泡6天左右可以去除70%的氰苷,在加热煮熟后食用。
生豆浆——“假沸”后继续要加热3-5分钟
当生豆浆加热到80—90℃时,会出现大量的白色泡沫,这是一种“假沸”现象。喝“假沸”的豆浆会肚子疼,这是因为生豆浆中含有皂甙,“假沸”的温度还不足以破坏豆浆中的皂甙物质。如果未熟透就进入肠胃,会刺激人的胃肠粘膜,并出现中毒症状: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厌食、乏力等。四季豆——必须要煮熟透
如果四季豆未煮熟,豆中的皂素会强烈刺激消化道,而且豆中含有凝血素,具有凝血作用。此外四季豆中还含有亚硝酸盐和胰蛋白酶,会刺激人体的肠胃,使人食物中毒,出现肠胃炎症状。柿子皮——吃柿子一定要去皮
柿子皮含有鞣酸。柿子皮中含大量鞣酸,在胃酸的作用下与食物中的蛋白质起化合作用生成沉淀物“柿石”,引起上腹不适、饱胀、食欲不振等症状。所以吃柿子一定要去皮,并且不能空腹吃。织纹螺——有毒、无解药
国家食药监总局曾发布风险警示:织纹螺含有河鲀毒素,热稳定;煮熟、盐腌、日晒等均不能破坏该毒素,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误食织纹螺后,如发生中毒症状,应该立即自行催吐,到医院就诊。参考资料▼
-10-10黑龙江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