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食物中毒
Preventionoffoodpoisoning
不可掉以轻心
Donttakeitlightly
最新消息
黑龙江鸡东县9人食用酸汤子8人死亡,导致该食物中毒事件原因已经水落石出,食物与患者胃液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初步认定是食物被毒椰假单胞菌污染,产生剧毒物质米酵菌酸,导致惨剧。
近年来,我国发生的某些食物中毒事件与一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且均有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而隐藏在背后的真凶,就是邪恶的“米酵菌酸毒素”。那什么是米酵菌酸毒素,米酵菌酸毒素从何而来?
这是什么毒素啊,有那么强烈的毒性吗,我们身边有没有呢?
大家别慌,现在为大家揭开这个“真凶”的面具。首先带大家回顾一下以往发生过的米酵菌酸食物中毒事件:年7月,云南红河州个旧市一起因食用发酵玉米面汤圆引起的中毒事件中5人死亡
年6月,云南文山州广南县一起由吊浆粑引起的中毒事件中6人死亡
年3月,辽宁省辽阳市一起由酸汤子引起的中毒事件中4人死亡
......
年5月,安徽省一起由隔夜黑木耳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中1人死亡
......
足以见得,带有米酵菌酸毒素的食物,会给人民群众带来多么大的生命威胁。
据介绍,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米酵菌酸食物中毒一年四季均会发生,多发生在6-9月,其中以7、8月最多。由于潮湿、阴雨的天气,加上贮存不当,椰毒假单胞菌易在食物中大量地生长繁殖,一旦食用,就会引起中毒。
除了发酵玉米面,还有变质的银耳、木耳,糯米面汤圆、马铃薯粉条、甘薯淀粉等常见食物,如果储存处理不当,极易滋生“椰毒假单胞菌”,然后产生“米酵菌酸”。其中,正常时间泡发下的木耳基本不会产生毒素,但是长时间泡发的木耳极容易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毒素;鲜银耳比干木耳更易变质。相关资料显示,在我国,椰毒假单胞菌污染率最高的食物就是鲜银耳。所以请谨慎食用。
米酵菌酸能被高温杀死吗?什么药物可以杀死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高温杀不死。米酵菌酸毒性非常凶猛,它的耐热性极强,经℃煮沸和高压(℃)也不被破坏,所以不论制成何种食品,也不论采用何种烹调方法都不能破坏其毒性,就算是认真清洗、煮熟,毒素还是没法完全去掉,依然有中毒的风险。遇到变质的,最好丢掉弃用,防止中毒。
它的致死率高达40%-%,目前还没有能杀死米酵菌酸的药物,只能见招拆招,对症治疗。如果催吐洗胃之后症状仍不能缓解,则需进行血浆置换来将毒素排出。如果毒素已经到达各脏器,又就医不及时,很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危及病人生命。
问
米酵菌酸中毒有哪些症状?
答
一般吃了含有这种毒素的食物后2-24小时会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重者呈咖啡色样物),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症状。严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呕血、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甚至休克死亡等,体温一般不升高。
预防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01
最好的预防措施是不制售、不食用酵米面等发酵面米食品。
02
制备发酵面米食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要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一旦发现粉红、绿、黄绿、黑等各色霉斑,就不能食用。磨浆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贮藏要通风、防潮、防尘。
03
如准备食用黑木耳,每次只短时间浸泡当餐食用量的木耳,不要食用浸泡过夜的黑木耳。黑木耳浸泡后如果发现有异味或手摸感觉有黏液,立即丢弃不可食用。
04
学会正确辨别银耳的质量。正常干银耳经水泡发后,朵形完整、较大,菌片呈白色或微黄,弹性好,无异味;变质银耳不成形、发黏、无弹性,菌片呈深黄至黄褐色,有异臭味。发好的银耳要充分漂洗,食用前要摘除银耳的基底部。
05
发生中毒后,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并及时就医。对中毒患者应及时催吐、洗胃、清肠,并根据症状的轻重予以对症治疗。吃过相同食品但未发病的人,也应尽早催吐、洗胃、清肠,医院观察、治疗。
内容来源:四川食安
请继续为您喜欢的作品投票吧
市场监管·与您相伴
市民朋友们:泸州市场监管系统正在开展“五大执法行动”,欢迎您的参与和监督。投诉举报电话。请点亮“在看”,让更多人看到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