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上关于糖尿病的记载,消渴,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糖尿病。医院内分泌科肖海鹏教授感叹道:我们智慧的先人是世界上最早意识到糖尿病与饮食、运动密切相关的,如今中国却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
中山一院肖海鹏教授谈到,国际最新研究再次印证饮食、运动对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性,对于有可能发展为糖尿病的糖尿病前期人群,通过严格的饮食、运动等多方面生活方式干预,不需要药物,也能阻止其发展成为“糖友”。
半数糖尿病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
来自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权威数据显示,全球约有3.87亿糖尿病患者,这意味着每12个人中就有1个人是糖尿病患者;每7秒就有1个人死于糖尿病;77%的糖尿病患者来自低、中等收入国家,预计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增长55%,达到5.92亿……
根据我们国内的流调数据可知,如今中国已经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有1亿多糖尿病患者,占全球糖尿病总人数的1/3,同时,这些糖尿病患者病情普遍控制较差,72%的患者合并有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达标率仅10%左右,80%的人死于心脑血管并发症。
更令人担忧的是,约一半的糖尿病人不知道自己已患病。
有媒体报道,一位宁波小伙每天狂喝20瓶碳酸饮料,因糖尿病严重并发症酮症酸中毒而死亡。
事后医生介绍,根据小伙子有糖尿病家族史、长期喝碳酸饮料等不良习惯推测,他生前很可能已经患上糖尿病,但因为年轻没引起自己和家人的重视。
以上诸多数据告诉我们,糖尿病的危害广泛存在,肖海鹏教授说:“我们正面临一场全民持久战”。
防控糖尿病重要的是“管住嘴”
糖尿病治疗方法,常规有饮食运动疗法以及口服药、注射胰岛素等,肖海鹏教授还介绍了一些国际上新的治疗理念和方法。
糖尿病防控强调“管住嘴、迈开腿”,肖海鹏认为控制饮食比运动更关键、更重要,为什么这么说?有人坚持运动体重依然减不下来,就是因为胃口太好没能“管住嘴”。新的治疗方法也是从减肥上下功夫。
肖海鹏教授介绍,“注射GLP-1,这是一种既能降血糖又能减体重的药物减肥针,适合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它是一种肠促胰岛素类似物,不仅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还能抑制食欲,让胃肠产生饱胀感、减体重,一般能减少5%-7%的体重,还不会造成低血糖,对血脂、血压也有改善。”
市面上的GLP-1有多种剂型,有的需要每日注射一次,有的只需要每周或每月注射一次。
肖海鹏教授还谈到减重手术,这种手术适合体重指数严重超标(体重指数(BMI)35)的2型糖尿病人,主要有缩胃手术和胃旁路术。
其中缩胃手术就是把胃缝窄,减少胃体积,减少进食量;胃旁路术就是将小肠的前段旷置,后段直接接在上部胃的下方。此手术可减少摄入和吸收,从而达到减肥及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生活方式干预效果堪比药物
肥胖是糖尿病患者最突出的特征,当年杨贵妃就是一位典型病患,肖海鹏教授引用《黄帝内经》说,肥胖很多时候是吃出来的,摄入的肥美食物过多,导致人体重增加,胰岛素抵抗加重,最后出现了消渴病变。
“随着社会发展,老龄化、城镇化加剧,现代人工作压力增大,运动锻炼的机会减少;同时由于生活水平提高,摄入大量高热量食物,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糖尿病。”
肖海鹏教授指出,“迈开腿”、“管住嘴”是糖尿病防控的两个重要准则。这一点在糖尿病前期显得尤为重要。
糖尿病前期分为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如果未经治疗,这些人群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大大增高,一不小心就步入糖尿病大军,终身与糖尿病共存。
所幸的是,糖尿病前期可以通过干预治疗达到延缓发病甚至逆转的效果。
肖海鹏介绍,年第74届美国糖尿病协会科学年会(ADA)揭晓了一项长达15年的糖尿病预防项目转归研究(DPPOS)随访结果显示,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均能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与安慰剂组相比,二甲双胍组的总体糖尿病发病率降低了18%,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降低了27%。
强化生活干预还能有效减少女性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的发生,而且未进展为糖尿病的患者的微血管并发症发病率下降28%。这再次证明了预防治疗的重要意义。
中国是糖尿病大国,尽管近年来中国人的健康意识在加强,但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快速增长这一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年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中,糖尿病估测患病率高达11.6%,约有1.4亿人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与吃的关系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现在生活水平好了,反而得糖尿病的患者多了?糖尿病尽管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免疫因素等多种因素导致的,但环境因素对2型糖尿病的发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生活条件是比以前好了,人们吃饭、出行的方式却在悄悄地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高脂肪、高热量的食品,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以车代步而懒于运动,再加上吸烟、环境污染以及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带来的心理压力等问题,都是引发2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如果说“糖尿病完全是吃出来的”显然有些片面,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糖尿病的确与吃得不合理有一定的关系。超重和肥胖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罪魁祸首。
糖尿病治疗“基石”——管住嘴糖尿病治疗包括五驾马车,分别是饮食治疗、合理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使用降糖药物。而饮食治疗是最重要的第一驾马车,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饮食治疗的原则首先是合理控制总热能,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理想体重为标准体重±10%。
接着要做到均衡饮食,任何一种食物都无法含有所有营养素,只有通过多种食物混合才能达到营养全面,所以糖尿病患者应做到勿挑食、勿偏食,粗粮、细粮搭配,荤菜、素食搭配,选择食物品种的多样化是均衡膳食、获得全面营养的必要条件。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饮食误区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很多糖尿病患者对饮食治疗还存在种种误区,现将临床中总结出的糖尿病饮食误区分析如下。误区一:饮食治疗就是饥饿疗法。糖尿病患者应维持标准体重,摄入和各自的标准体重及活动强度相一致的食量,若采用饥饿法就可能使自身的物质被消耗,导致体重下降,引起代谢紊乱。时间过长,会导致营养失衡,这样不但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反而会造成血糖波动大而加重病情。误区二:“糖尿病食品”和“无糖食品”可以随便吃。“糖尿病食品”常常指高膳食纤维食物,如荞麦、燕麦。尽管这些食物消化吸收的时间较长,但最终还是会变成葡萄糖。而“无糖食品”实质上只是未加蔗糖的食品,某些食品是用甜味剂代替蔗糖。所以吃“糖尿病食品”和“无糖食品”的量应与吃普通食品的量相等。
误区三:糖尿病患者可以多吃副食少吃饭。肉、蛋、鱼虽然含糖量不高,但却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在体内可转变成葡萄糖。
另外,坚果类(如花生、瓜子、核桃、杏仁等)除含丰富的蛋白质外,还富含油脂。大量花生、瓜子、杏仁的摄入,不仅使热量大为增加,而且可能使血脂紊乱。所以,吃花生、瓜子时要计算量,同时要减少油的摄入。误区四:糖尿病患者要多吃素菜少吃肉。因为肉类食品摄入减少,势必使机体蛋白质不足,易导致患者抵抗力降低,更易发生感染。缺少肉类食品的食谱,由于没有脂肪的饱腹感,患者极易饥饿,这样不易坚持饮食治疗。误区五: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水果甜,很多患者提起水果如“谈虎色变”,自患病后不敢问津。其实水果不仅口感好,还能补充大量维生素、果酸和矿物质,所以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但是要适量。水果一般建议在两餐之间,并将水果的热量计算在总热量之内。
总之,糖尿病是慢性代谢病,它不是一下子吃出来的,但是与长期的饮食不合理确实有一定的关系,我们的饮食原则应该是在限制总能量的前提下保持营养均衡。糖尿病治疗不仅要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还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科学饮食与适当运动的基础上,合理地进行药物治疗,这样才能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而非糖尿病患者也应做到科学饮食和均衡饮食,并注意合理的运动,这样糖尿病才能相对地远离我们。(END)
来源:腾讯医院中山一院南方日报等
编辑小美提示:由于疾病的复杂多样性,由于医生的局限性,所以每天看点有关健康养生的知识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照顾自己,但是,切不可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随意对号入座,这是很糟糕的,只有在更多的掌握了各方面知识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有更准确的判断,也就能更好的把握我们的健康了。疾病的根源在于预防,只要我们能多了解些健康常识,改变不良习惯,顺应身体需求,就像保养爱车一样,我相信您的身体一定会很棒的!
北京看白癜风去哪个医院最好北京看白癜风去哪个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