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添阳小区的7岁男童静宇因误服药物引起急性药物中毒,经紧急治疗后获救。“遵晚健康”医院了解到,每年都有孩子因误服、错服药物造成急性药物中毒,仅今年旧有约50名孩子药物中毒。
今年城区约50名孩子发生中毒10月11日晚,家住添阳小区的7岁男孩静宇牙疼,68岁的奶奶便将自己吃的止痛药拿了两片给孙子吃。几小时后,静宇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症状,送医院急救时被诊断为急性药物中毒,随即送到重症监护室抢救。经治疗,小静宇目前已康复出院。对此,“遵晚健康”记医院,仅遵医附院、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每年都会收治因错服、误服药物造成急性药物中毒的儿童。医院不完全统计,今年截止到本月,共收治近50名错服、误服药物造成急性药物中毒的儿童。其中,遵医附院、医院分别收治了大约10名中毒的孩子;市妇幼保健院收治了约30名药物中毒的孩子。据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儿科专家熊焱告诉记者,药物中毒的现象其实挺多的。在日常门诊的坐诊中,经常会因遇到药物中毒就诊的孩子,只是大多症状较轻,一般不需要住院治疗。几种孩子用药常见错误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发布数据显示,儿童药物中毒多发生于1至6岁儿童,原因多为儿童误服。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尝试吃各种东西、模仿成人行为。一旦没有人注意看管,就可能发生误服或偷服药物的现象。有些孩子模仿妈妈误食避孕药,还有的模仿爷爷奶奶吃了大量的降压药。由于儿童的身体发育不完全,随意服药会造成严重伤害。“遵晚健康”医院儿科医生了解到有关孩子用药常见的错误。过量用药。小儿用药剂量不好把握,应记住儿科医生推荐的剂量。服药时应用随药携带的专用药勺,而不是从厨房取来的汤勺。急于用退热药。适度发热有助免疫系统对抗疾病,孩子发热时应先用物理方法(如温水擦洗等)让患儿觉得舒适,而不是急于服药降温。如果3个月内的婴儿体温超过38℃,最好及时就诊。过敏药使用不当。口服抗组胺药和鼻用类固醇喷剂除了使用方法不同,前者起效较快,而后者则可能需要连用几周后才有明显效果。2岁以下小儿用抗组胺药苯海拉明副作用较大,而同类药西替利嗪(仙特明)值得推荐。用处方药前没弄清楚注意事项。给孩子用药前应咨询医生使用的时间,是否与食物一起服用,如何储存等问题。如果使用抗生素,用量要足,以免治疗不彻底,感染死灰复燃。药物摆放位置不当。儿童错服成人处方药导致中毒的案例呈上升趋势,其中5岁以下儿童最受其害,应把药放在小儿够不到的地方。通过网络搜索轻易选药。一些家长从网上搜索医疗资讯,进行自我诊断,但网络信息鱼龙混杂,鉴别并不容易,最好咨询医生。周刊记者冷泽学责任编辑罗洋(转发请注明出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