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摄入含糖饮料(SSBs:添加糖份的饮料)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与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甚至独立于体重增加。GitanjaliSingh教授是麻省波士顿塔夫斯大学,费里德曼营养科学与政策学院的研究助理教授。Singh博士及其同事利用调查数据评估SSB摄入对糖尿病风险的影响,以及SSB摄入通过BMI介导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影响,这三种疾病覆盖了年全球疾病、危险因素和伤害负担研究中成年人负担的63%。在这项研究中,SSB定义为每8盎司饮料含有50卡及以上热量,包括所有含糖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运动/能量饮料、含糖冰茶、以及自制SSB,但%纯果汁除外。这项研究提示,与SSB摄入最少的受试者相比,每日摄入1-2份SSB受试者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增加26%。仅在年,全球成年人平均SSB摄入量为0.58份/日,有高达18.4万例死亡病例可归咎于SSB,包括5.3%糖尿病死亡病例,0.4%BMI相关心血管死亡病例和0.3%BMI相关癌症死亡病例。在所有这些由SSB导致的死亡病例中,有四分之三以上(79%)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且大多数死亡病例发生在老年人群,相比之下,虽然年龄20-44岁中年人有高达14%的糖尿病死亡和肥胖相关死亡是由SSB引起,但在总SSB相关死亡病例中所占比例较低。最后,在SSB摄入量位居世界前列的中低收入国家中SSB相关疾病负担最为严重,尤其是墨西哥和其他中美州及加勒比海国家。在我们身边,含糖饮料引发悲剧的案例也是屡见不鲜:案例一本月,湖北武汉17岁的高二学生小陈体育课练习跑步骨折。医生表示,小陈长期爱喝碳酸饮料,导致体内钙磷比例失衡,出现骨质疏松,在较大的外力作用下导致骨折发生。小陈说,他正在体育课上练习跑步,跑了多米,正要冲刺时,突然听到“咔嚓”声响,感觉左小腿一阵钻心剧痛,随后栽倒在操场上,被老师同学送医院。接诊医生详细检查发现,小陈的左小腿已经扭曲变形,拍片后确诊他为左胫腓骨骨折。“我儿子只是跑了一下步,又没磕着撞着,怎么会骨折?”小陈母亲张女士疑惑不解。接诊医生追问小陈病史和生活习惯,得知小陈平常特别爱喝碳酸饮料,每天很少喝水,但至少会喝2-3瓶碳酸饮料,这个习惯持续6年多了。案例二11月15日下午,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一名20岁小伙,人有将近1.80米,体重达斤。小伙的静脉血糖高达96.54mmoL/L(毫摩尔/升),高出正常人20多倍,第二天因抢救无效遗憾离世。据家属透露,之前小伙子因为吃饭没有胃口,每天要喝将近20瓶碳酸饮料,连续喝了三天,直到送医急诊。血糖值高出正常人20多倍,抢救无效死亡据接诊医生介绍,小伙姓王,医院时已经反复恶心、呕吐了三天。小伙子人高高大大的,入院时情绪很烦躁,神智恍惚,医生高度怀疑他有糖尿病。做了一个指尖快速血糖测试,结果让在场医生都吓了一跳。小王的静脉血糖高达96.54mmoL/L,而正常人在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是3.89-6.11mmoL/L,超过这个值就有得糖尿病的倾向。小王的血糖值,则高出正常人20多倍。同时,小王已经出现酮症酸中毒,肝肾功能衰竭,病情非常危急。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也是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一般都是突然出现,发展很迅速,死亡率非常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一般表现为恶心、呕吐,从而加重病人脱水,脱水后血糖会更高,症状继续加剧,恶性循环。如果没有喝那么多碳酸饮料,悲剧或许可以避免后来医生了解到,小王有糖尿病家族史,他的爸爸和伯伯都患有糖尿病。家人起初以为孩子这么年轻,根本没把他和糖尿病联系起来,所以对他平日里狂喝碳酸饮料的行为也没有阻止。对此,医生非常痛心:“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查血糖也别忘记孩子,像小王这样的情况,如果家长能早点引起重视,及时阻止他喝那么多的碳酸饮料,悲剧或许可以避免。”含糖饮料惹的祸真是数不胜数,糖友们切不可在节日期间放松警惕,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也要小心防范,健康饮食从拒绝含糖饮料开始!文章部分内容来自:爱唯医学网
北京怎样治疗白癜风在北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zm.com/wacs/2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