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幽门螺旋杆菌毒力分型,妈妈再也不用担

幽门螺旋杆菌现状

幽门螺旋杆菌(Hp)是一种能诱发多种临床疾病的细菌。世界上没有一种病原体像Hp一样感染全球半数以上人口,其高度的传染性,让其成为艾滋病、结核病之后的第三大传染疾病。以一对夫妻为例,一方阳性的话,另一方是阳性的几率高达90-96%。儿童作为易感人群,感染比例也正日益增长。

另外,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并与胃癌及胃MALT淋巴瘤密切相关。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IARC)将幽门螺杆菌定为第Ⅰ类(即肯定的)生物致癌因子,并明确为胃癌的危险因素。

第三,幽门螺杆菌还非常顽固,自然清除率极低。人类一旦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若不进行治疗,几乎终身处于持续感染中。即使做过治疗,幽门螺杆菌的重复感染率、再感染率也很高!

为什么对幽门螺旋杆菌毒力分型四联药物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既然幽门螺旋杆菌这么坏,发现阳性结果我们进行药物根除不就行了吗?事实远没有说的那么简单。随着认识的深入,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幽门螺旋杆菌都能导致胃癌,只有那些有毒力的幽门螺旋杆菌才会导致疾病。

我国Hp感染率很高,根除Hp需要使用大量的抗生素,我们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抗生素耐药、菌群失调等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哪些人需要治疗,如何精准治疗是一个摆在科研人员面前的一个问题。

上海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李兆申教授等筛选出幽门螺杆菌(Hp)的重要致病因子——细胞毒素相关抗原(CagA)和空泡变性细胞毒素(VacA)。该项目针对Hp毒力因子众多、致病机制复杂、临床诊断有待规范等问题,开展了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筛选出Hp两个重要致病因子——CagA和VacA,同时证明了CagA是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关键因子,也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者还提出Hp分类学说,认为Hp菌株分为有毒株(CagA、VacA阳性)和无毒株(CagA、VacA阴性)。该学说得到学术界广泛认同,被SCI他引次。

幽门螺旋杆菌毒力分型可让治疗精准化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对人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没有必要的根除可能弊大于利。

Hp也有“好坏”之分,找出真正需要根除的Hp元凶与真正需要根除Hp感染的宿主,可以实施个性化精准治疗。

毒素检测有助于评估Hp根除的必要性。

该方法是通过抽血即可快速检测出Hp的多项毒素,将Hp菌株分为I型(致病菌)和Ⅱ型(非致病菌)。

该检测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无须空腹,早晚可查。

无需服药,滴血可查。

老幼孕宜,人人可查

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幽门螺旋杆菌有“好坏”之分,所以在做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同时可做幽门螺旋杆菌毒力分型。这样就可以在确定是否有感染的同时,还能将其“好坏”区分开来。

所以当看到幽门螺旋杆菌结果阳性时,不必过于慌张,等做了分型再区别对待:对有毒株的进行根除,无毒力的观察随访。

总之,简单的分型起到了为精准治疗提供诊断依据,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合理节约医疗资源,合理平衡卫生经济学的关系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zm.com/wazz/1610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