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行业集体苏醒拥抱互联海尔格力转型
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在1959年被制造出来,但到现在全球也只有寥寥几家无人工厂。
新旧产品和生产方式交替之际正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窗口期,只要能够掌控和利用好机遇,传统产业是能够升级为新兴产业的。
最后,产业转型升级、新旧产业的交替与企业的发展是并行的,某个传统产业的消失其实不意味着行业内的企业也退出市场。有很多历史悠久的跨国企业都是由传统产业转型
例如,IBM成立于1911年,最初的产品是磅秤和自动绞肉机等;三菱成立于1872年,最初是造船和炼铁企业;西门子成立于1847年,最初提供电报服务;成立于1865年的诺基亚最初是一家木浆工厂。
这些企业不断将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转移到新的高增长领域,始终保持在世界产业竞争中的领先地位。
自2012年以来,中国传统产业的巨头们逐步从迷茫和焦虑中苏醒过来,并大刀阔斧、旗帜鲜明地举起了互联的大旗。至于是不是能够如马云所说,传统产业 互联是成为飞机再次起飞,或只是鸟儿加机器,变不了飞机,我们拭目以待。但是毋庸置疑,传统行业都意想到,必须拥抱互联。
青岛海尔:互联工厂
2015年3月10日,青岛海尔正式发布海尔U 智慧生活平台新产品U 智慧生活App、智慧生态圈,高调加码智能家居生态构建。
公司表示,用户可以借助U 智慧生活App一站式接入智能家居,体验智能家居,坐享管理家中电器、获得生活咨询等服务。
据悉,U 平台逾越了空气、水、洗护、食品、文娱及健康等多个维度,成为名不虚传的智慧生活一站式解决方案平台,由此,可以进行新的商业模式探索,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外部资源方提供增值。
海尔团体轮值总裁梁海山表示,U 智慧生活不单单包括用户使用层面,还预示着海尔从产品硬件生产向软件全流程、可视化定制的工业4.0转型,海尔已将1.2亿用户资源全部放在U 平台上。
海尔认为,工业4.0的本质就是互联工厂,目前已在沈阳、郑州、青岛等地建成了多处可视化的互联工厂,其他工厂也在陆续升级改造中,其中全球首台定制空调已在郑州互联工厂下线。
海尔互联工厂的落地有力地呼应了行将出炉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其中,海尔互联工厂的前端就是名为众创汇的用户交互定制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海尔与用户能够零距离对话,用户可通过多种终端查看产品诞生的整个过程,如定制内容、定制下单、定单下线等10个关节性节点,产品生产过程都在用户掌握中。
用户交互定制平台的上线意味着用户不再是产品的旁观者,而是可以全流程参与其中,开启了人人自造时期。
而海达源模块商资源平台是全球家电业第一家为供应商提供在线注册、直接对接用户需求的零距离平台。
与传统零组件采购定单销售模式相比,模块商的注册、响应需求、方案选择结果、评价结果等全过程都将在平台上公然公示,考核模块商的主体不再是企业,而是用户。目前该平台已完成自注册模块商370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