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使文化低保构成制度

努力使“文化低保”构成制度

自《国家“115”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领》发布以来,“文化低保”成了一个热门辞汇。各级文化部门依照《纲领》提出的“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要求,努力为低收入和特殊群体提供“文化低保”。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从去年开始启动农村“文化低保”工程,首批确立了210名“文化低保”对象。在根据具体情况向“文化低保”对象赠送文化读物和视听装备,免费对其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的同时,区里还以现有文化经营场地、设施、人员为基础,通过区、镇、村三级“以奖代投”帮助扶持,办起了“农民文化屋场”,对“文化低保”对象免费开放。目前,全区已投入50万元,扶持创办了10个“农民文化屋场”,为“农民文化屋场”赠送了10多台彩电、近2000套图书,定阅了350份报刊。全区计划3年内实现村村有“农民文化屋场”。  江西省吉安县采取政府采购、补贴等措施,为贫困村的大众送图书建书屋,赠订报刊,通有线电视,保障和满足贫困地区大众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目前已建立“农民书屋”103家,为贫困农村和学校赠订党报党刊300余份,建农民文娱场所124个。全县有2万余名大众享受到了“文化低保”。  湖南、江西等地“文化低保”工程的展开,给文化生活还比较匮乏的农村大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精神文化享受。许多农民的生活习惯也因此产生了改变,之前“一个月忙、三个月闲、其余时间在赌钱”,而现在,到“文化屋”或“书屋”读书、看电影、打球,已成为新的时尚。“文化低保”工程因此遭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也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肯定。  但是,专家们也指出,要实现普遍意义上的“文化低保”,更多地要依托制度,而不但仅是展开一些文化活动。我们平时所说的“低保”(最低生活保障)是一种社会救济制度,任何居民,只要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就可以申请“低保”。而如今一些地方把“文化低保”简单地理解成“送文化下乡”,认为只要多展开农村文化活动就可以到达目的。却不知这些方式固然可以满足部份大众的文化需求,但扶助范围有限,而且在时间上具有不确定性。“文化低保”要得以实现,首先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成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络,使大众能比较方便地享受到所需文化服务,像湖南的“农民文化屋场”、江西的“农民书屋”就能很好地满足这类需求。其次,“文化低保”对象提出公道要求时,能迅速及时地得到有关部门的资助。“送文化下乡”某种意义上是有关部门的一项文化任务,而“文化低保”强调的则是大众享受文化生活的权利。因而可知,大众从“文化低保”中取得的文化服务比较符合他们的实际需求。  专家们同时认为,实行“文化低保”进程中应注意的另外一个问白癜风专科医院题是,“文化低保”不同于“经济低保”,它不单单限于收入偏低的人群。像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界定的扶助对象就包括两种:一是受经济条件限制,家中缺少最基本的文化读物、视听装备,无力承当最基本的文化活动所应支付费用的农民;二是受本身文化素养的限制,家中没有最基本的文化读物,没有对高品位文化生活的寻求,基本不参加集体文化活动的农民。低收入和特殊群体无疑是“文化低保”的主要对象,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治疗白癜风医院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家庭条件不错但精神生活匮乏的农民数量也将显著增加,而他们,一样应当成为“文化低保”的对象,固然,扶助的方式不一样。有关部门可以对他们进行引导、宣扬、教育、培训等,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从而使他们主动参与精神文化生活。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zm.com/wahl/89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