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代谢内分泌科的一员,每天遇到最多的病种无疑就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以及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的综合征。持续高血糖是其生化特征。重症或应激时可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高血糖高渗状态等急性代谢紊乱。
糖尿病的监测主要依靠血糖和血酮。虽然在临床上监测血糖与血酮,护士大多数都是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后执行医嘱,但执行医嘱的是我们护士,发现结果异常也需要我们及时报告医生,同时我们也有责任与义务去提醒医生开医嘱监测血酮。
医院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于此类知识较陌生,所以我们就来浅谈血酮的规范化监测。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也是监测糖尿病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的主要指标。空腹血糖值正常范围为3.9~6.1mmol/L;≧7.0mmol/L为糖尿病。正常情况下,血液中酮体含量极少。当肝内酮体生成的量超过肝外组织的利用能力,血酮体浓度就会过高,导致酮血症,若不及时发现治疗可进展为DKA,可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
经笔者翻阅葛均波、徐永健主编的第八版《内科学》: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时血糖增高,一般为16.7~33.3mmol/L,有时可达55.5mmol/L以上。血酮体升高,1.0mmol/L为高血酮,3.0mmol/L提示可有酸中毒。贾伟平主编的《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指出:酮症酸中毒的诊断标准为血清酮体阳性、血糖13.9mmol/L。
在临床中笔者曾遇到过DKA患者随机血糖为5.7mmol/L,同时监测血酮为3.0mmol/L。也有患者血糖高达27.9mmol/L,但血酮则为0.1mmol/L。大家可能会觉得困惑,教材上不是说DKA以高血糖、酮症和酸中毒为主要表现吗?为什么此患者血糖仍处于正常范围?
笔者也有同样的困惑,于是查阅文献,有研究表明血糖与血酮无明显相关性,酮症组的血糖甚至低于非酮症组,结果提示血糖升高虽然是发生糖尿病酮症的高危因素,可因糖尿病人自身胰岛功能、院前干预及监测时机等影响,仅监测血糖并不能反映出疾病严重状态,对于血糖13.9mmol/L的糖尿病患者需要进一步监测血酮来评价是否存在酮症,高血糖结合血酮监测,可及早、准确的发现酮症倾向,避免漏诊,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对患者而言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笔者曾在实习的科室(非内分泌科)给患者测血糖时,血糖仪显示“HI”,也未曾监测过血酮,而患者血糖过高,极有可能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笔者甚至在实习期间轮转十二个科室都未曾接触过快速血酮仪,医院的非内分泌科室,医护人员对于血酮的规范化监测过于轻视。
临床上常见的还有饥饿性酮症,是一种类似糖尿病酮症的相关症候群,和DKA相比,虽然两者都是酮症,但是饥饿性酮症特点为血糖正常或偏低,酮体水平升高,酸中毒通常不及DKA严重。因此在临床中血糖与血酮的监测可区分其与DKA,减少误诊误治。
《中国糖尿病血酮监测专家共识》解读提出:血酮监测在酮症诊断、治疗监测与效果评估这两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血酮测定可有效反映糖尿病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且对于糖尿病患者并发酮症酸中毒的早期快速诊断、预防病情恶化、病程监测、减少DKA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目前仍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血糖与血酮的监测至关重要。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只能靠我们一线的医护人员去观察与发现,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与护理中,应根据医嘱以及患者的病情变化规范化血糖与血酮的监测,切不可过于轻视。
糖尿病虽说是一门专科性疾病,但在各个科室仍存在大量并发糖尿病的患者,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由于专科知识相对缺乏,使得对此类疾病的护理成为一个盲点,因此应重视血酮监测,加强相关知识学习。
笔者认为,不管是在内分泌科还是其他科室,都应该重视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酮监测,不要仅仅把其当成一项任务,而忽视了其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江华,刘敏,王聪等.末梢血酮与尿酮在糖尿病酮症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16(15):-.
[2]朱冰,曲伸.饥饿性酮症[J].续教课堂,,9(03):-.
[3]葛勤敏,潘曙明.《中国糖尿病血酮监测专家共识》解读[J].糖尿病天地,,10(6):-.
[4]任露娟,姜红霞,张艳华等.老年糖尿病患者血酮监测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43(1):-.
作者:朱曼
单位:医院
图片来源:包图网
感谢作者来稿!
如需转载,请标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在哪白癜风患者体验活动